順正大王,是閩南泉州青陽的地方神,明朝永樂年間敕封慈濟顯應威烈明王,明末又封順正武惠大王,簡稱黃王爺,民間稱其為紅祖公,是閩南泉州晉江地區的鄉土神靈。
其神名為黃志,字文正,宋朝潮州人,淳熙十三年(1186年)九月初五日生,口不能言,遂向天許願,願服侍能醫治此疾者。
後隨父移居福建泉州青陽洪塘村,途中遇見寶謨殿大學士蔡次傅車駕,隨即能言,故即投身蔡府,蔡命為書僮。黃在蔡府展現了許多神蹟,比如咒甕甕即自入井打水,或者劃線趕鵝食草,鵝不逾越界線等等。蔡驚訝之餘,不敢以為奴僕,改以之為門客。黃嘉定十三年(1220年)正月初四日仙逝於泉州石鼓廟,享年三十有五,之後,蔡家立廟祭拜,其後裔皆奉祀之,尊稱為「大王公」。
明朝崇禎年間蔡家後人雲南布政使蔡侃(萬曆卅五年丁未科進士)討伐四川、雲貴兵亂,奉其神位於軍中,戰鬥時士兵見到黃顯靈乘馬率兵助戰,於是蔡侃上表請封,朝廷予其廟賜名為「順正府」,封其為「武惠尊王」,民間稱其為「順正府大王公」,簡稱「順正大王」,廣受晉江鄉民奉祀。因為面色赤紅,故又被暱稱為「紅祖公」。
武惠尊王曾與安溪縣奉祀的「靖惠聖侯詹大人」(詹敦仁,五代時為安溪縣縣令,追贈靖惠侯)鬥法,民間稱為「紅祖公戰詹大人」或「紅祖公戰詹聖侯」。在此戰中順正大王右眼被打傷,是以神像右眼有一道裂痕,新刻神像亦同。
大王公名黃三裕,自幼父母雙亡在富人家幫傭,秉性慈愛,接濟貧困長者、甚至餵食螞蟻。一日奉主人之命看顧釀酒柴火,至深夜柴薪用盡,王公以雙腳代替入火而過世,主人感其盡責為其建「義僕祠」奉祀。宋末因曾顯靈救助皇帝而被敕封為「護國武惠順正大王」。
左右護法:左為洪總管,右為吳太尉;配祀「康舍人」(俗稱「紅舍人」)、「阮舍人」(俗稱「白舍人」)
洪總管據說是一名修道有成的道士,在青陽石鼓廟建造神像時前往觀看,卻站著倚杖而卒,託夢告知鄉民自己已經成為順正大王幕府的總管,於是廟方以其遺體真身塑像,尊稱為洪總管。
聖誕為農曆九月初五,祖廟為晉江青陽石鼓廟。除下述廟宇外亦為台中龍井紀氏、晉江青陽蔡柯二氏後裔奉祀。
台灣台中龍井龍津里一帶有此傳說:紀氏先祖的母親曾得無藥可醫之怪病,後夢一號曰「紅面神童」之童子神為其看診痊癒.故以其為紀氏守護神,此神即今順福宮之順正府大王公。
台灣彰化縣溪湖鎮湖仔內地區(今湖西里、汴頭里、大突里、田中里、河東里之車店莊及竹頭仔)有於農曆二月二日迎請「順正府大王公」及福德正神繞境之習俗。相傳清領時期該地發生嚴重牛瘟,在楊氏族人迎請胡厝(今溪湖國中斜對面)胡氏族人所供奉「大王公」及湖仔內眾神繞境釘符後化解,其後將一尊「大王公」留於湖仔內由各庄輪流奉祀,並於農曆二月二日湖仔內繞境時將「大王公」請回胡厝(後來建成玉清宮)供胡氏族人參拜。此活動被稱為「羊仔走稠」,有「羊仔走稠,不走會衰逍」之俗諺流傳。